呈贡区代表团
陈红梅
一、 案由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乡村振兴成为当前中国农村发展的重点工作。昆明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印发的《昆明市供销社系统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条措施》明确,将在3年内,通过综合改革、产业振兴、产销对接、乡村治理、定点挂联帮扶等7项20条措施,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供销社是秉持民主、平等、公平、团结等原则,由政府引导,农户自愿自发自主联合成立的合作组织。作为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供销社具有“扎根农村、贴近农民,组织体系比较完整,经营网络比较健全,服务功能比较完备”等特点,被寄予深化改革、服务“三农”的厚望。进入新时代以来,把握数字化转型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供销合作社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
二、 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数字化基础薄弱,缺乏统筹规划。一是供销社的数字化与数字乡村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电信、邮政、供销等国有企业各自为政;更有电商企业在乡村这片“最后的蓝海”展开同质化激烈竞争,供销社自身的体制机制又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竞争,改革创新制度与协调机制有待建立和理顺。二是农村数字化专业人才不足,农村劳动力普遍“老龄化、低文化”既难以满足应用信息技术的基础条件,又缺乏应用数字技术手段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自我造血功能不足,致使农业农村数字化进程缓慢。
(二)数字经济与乡村特色产业融合不够。一是产品策化不够。对优势特色产业品牌认识和打造的力度不够。二是乡镇企业实力不强。具有品牌品质实力的龙头企业不多。市场接受度低,农副产品更是如此。三是标准体系不健全。传统农产品在种植环节标准化程度不高,收购环节缺乏体现品质情况的产品标准,影响了农副产品品牌的打造,也影响了收购和销售两个重要环节。
(三)乡村社会化服务力度不够。为农民提供各项生产经营等社会化服务面窄,服务能力不强。供销社的作用应是工业商品引入下乡,农用物资、日用品入村,当地农副产品,特色产品外销。而物流仓储建设滞后,物流配送成本高,乡镇物流节点的不足或溃乏,使物流配送成为制约工业产品下行的主要瓶颈。而农产品上行又因保鲜、防破损等包装措施,再加上物流运输费用等,影响农产品上行的赢利空间。
三、 建议
(一)政策引导,统筹规划。一是研究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让供销社改革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构建以供销合作社为主要载体的经营性服务体系与其他企业为辅的协调服务体系,协同发展,共同促进农业供销合作社改革的深化。二是制定全市数字供销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加强人才建设。拓宽选人用人途径,同时与职业院校、高校签订人才培养计划;出台优惠政策,引进技术人才,为既得人才创造和提供干事创业的舞台,提升供销社的为农服务能力。三是明确供销社的资金引入路径,明晰产权配置,完善产权保护。尤其是基层供销社,可尝试吸纳农民入股。
(二)因地制宜,做好优势特色产品的品牌培育。建立并逐渐完善稳定乡村企业产品和农副产品质量的标准体系,引导乡村企业、合作社和农户等树立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不断规范农业生产行为,以“良好质量可以转化为良好效益”的正确理念,推动乡村农副产品以品质品牌影响提高市场竞争力,步入健康生态、良性循环。同时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的搭桥作用,帮助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经营主体主动对接供销数字平台,通过平台实现产品优质优价,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三)搭建市级数字供销平台。一是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以数字化、信息化多元建设为目标向县、乡镇、乡村辐射,提升供销合作社系统流通服务网络的现代化水平。二是构建网络信息共享平台,时刻追踪市场动向,动态发布市场信息,开展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指导农业生产。三是建立建全仓储设施,冷链物流等相关基础设施,打造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四是在做好营销服务和监管保护工作的同时,注重农村人居环境保护,加强资源回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