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面通报
材 料
昆明市1—8月经济运行情况通报
昆明市人民政府
(2019年10月29日)
各位代表:
按照会议安排,现将昆明市1—8月经济运行情况通报如下:
一、 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昆明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陈豪书记、阮成发省长对昆明工作的指示要求,围绕市委十一届六次、七次全会和市“两会”的部署要求,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利监督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和“六稳”各项工作,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工业经济持续回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增速较上半年和1—7月分别回落1.3、0.7个百分点,低于全省4.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七大支柱行业增加值合计增长6.7%,呈现“六升一降”态势,其中,烟草制品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冶金工业,装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7.8%、7.8%、7.4%、5.3%、4.4%、14.1%,医药制造业下降6.9%。规模以上传统工业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6%。56户中央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9.4%,77户省属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7.2%,870户市属及其他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下降3.2%。
投资增速小幅回升。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5%,较上月回升7.1个百分点。增速低于全省5.7个百分点,与全国持平。三次产业投资“两增一降”,其中,一产投资下降18.6%,占全市投资比重0.7%;二产投资增长3.0%,占全市投资比重10.2%;三产投资增长6.0%,占全市投资比重89.2%。重点行业投资增速不同程度回升,其中房地产投资增长14.9%,增速较1—7月提升7.7个百分点;交通投资增长1.6%,较1—7月提高3.3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2.9%,较1—7月提高6.9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持续向好,同比增长13.1%,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14.0个百分点。
市场消费稳中趋缓。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3.69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较1—7月回落0.6个百分点,低于全省1.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额1784.26亿元,增长9.2%,较1—7月回落0.6个百分点;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43亿元,增长9.7%,较1—7月回落0.4个百分点。粮油、食品、日用品等刚需类商品保持稳定增长。消费升级类商品保持较快增长,其中限额以上金银珠宝类增长44.2%,化妆品类增长23.9%,书报杂志类增长13.1%。在暑期旅游旺季和全省成品油市场整治影响下,全市限额以上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9.0%,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3.6个百分点,比1—7月提高0.2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平稳增长。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32.01亿元,同比增长7.0%,分别比全国、全省高4.2、3.2个百分点,增速较1—7月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343.9亿元,增长6.7%,增速较1—7月回落0.9个百分点;非税收入88.1亿元,增长8.1%,增速较1—7月提升6.9个百分点。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42.98亿元,同比增长16.6%,较1—7月回落1.4个百分点,其中八项支出423亿元,增长14.2%,较1—7月回落1.3个百分点。
进出口贸易稳定增长。全市进出口总额88.28亿美元,同比增长8.2%,增速较1—7月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5.49亿美元,增长22.7%,较1—7月回落0.7个百分点;进口62.79亿美元,增长3.3%,增速与1—7月持平。
金融运行保持平稳。8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人民币存款余额14949.79亿元,比年初增加1328.15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住户存款5191.65亿元,增长10.2%;非金融企业存款4815.64亿元,下降3.5%。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人民币贷款余额17381.19亿元,比年初增加1068.88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住户贷款3804.81亿元,增长26.3%;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3517.74亿元,增长6.8%。
市场物价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2.2%。八个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呈“六升两降”态势,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4.9%、衣着类上涨2.2%、居住类下降0.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3%、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4%、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5.0%、医疗保健类上涨1.1%、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平均上涨0.5%。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上涨1.8%,重工业上涨0.1%;按生产生活资料分,生产资料上涨0.1%,生活资料上涨1.9%。
初步核算,2019年1—3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69.42亿元,同比增长7.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82.7亿元、同比增长6.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28.3亿元、同比增长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189.18亿元、同比增长9.1%。总的来看,今年1—3季度,全市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的发展势头,但稳中趋缓、稳中有忧,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难度较大。
二、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增长的动力还不够强,持续向好的基础还不够牢,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工业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传统产业增速放缓。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传统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较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增长乏力。1—8月全市新兴产业增加值虽小幅回升,但仅增长0.6%,低于传统产业5.6个百分点,仅拉动工业增长0.1个百分点。企业停减产面持续较高。受流动资金紧缺、订单业务量减少和环保因素等影响,8月,全市停减产企业510户,其中停产94户,停减产面达50.8%;1—8月,全市累计停减产企业459户,较1—7月增加40户,停减产面达45.8%,比1—7月扩大0.6个百分点。新增企业拉动作用较弱。1—8月,去年底小升规95户工业企业户均工业总产值6390万元,仅为全市户均总产值平均水平的24.3%,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仅6.5%。
(二)投资增长基础仍然不够牢固。投资进度低于预期。1—8月仅完成全年任务的54.5%,差时序进度9.1个百分点。非房项目存量不足。1—8月,全市非房在库项目计划总投资下降6.9%,完成投资下降10.6%。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669个,较去年同期减少99个,计划总投资下降7.5%,完成投资下降10.7%。从项目建设状态看,全市在建非房项目976个,完成投资下降10.6%;停缓建项目200个,较同期增加53个。从新开工项目看,全市新开工非房项目共281个,较同期减少22个。项目融资难问题仍然突出。受项目业主单位或者承包建设方资金瓶颈制约影响,1—8月,全市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非房在建项目资金到位率仅为76.3%,严重影响工程投资进度。
(三)消费增势放缓不容忽视。汽车销售市场持续低迷。1—8月,全市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下降6.5%,降幅较1—7月扩大1.4个百分点,占全市限上零售额比重32.9%,对全市社会消费增长影响较大;全市限上汽车销售企业负增长面高达58.8%。市属零售业、住宿业企业增长乏力。1—8月,全市限额以上市属及以下零售业企业销售额占全市比重66.4%,下降0.1%,低于全市限上零售业增速8.2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市属及以下住宿业企业营业额占全市比重79.2%,增长0.8%,低于全市限上住宿业增速7.3个百分点。
三、 下一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全市将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咬定年度目标,紧盯欠账指标,采取超常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着力保持投资平稳增长。切实压实责任。继续实施市级领导挂钩联系重大项目制度,针对投资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实行分级会办,每周召开项目会办会,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建议,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限时办结。大力营造“比学赶超”抓项目、增投资的氛围,进行现场观摩调研评比,现场进行点评,现场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严格督查考核。加大督查考核力度,采取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季度考核,强化重点项目投资完成额、投资完成率、项目开工率等指标考核,抓牢抓实重大项目推进工作,推动重大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抓好项目入库纳统。加大对县区项目入统的精准指导力度,逐一跟踪落实拟入库的新增项目,指导项目业主提前准备好投资数据报送所需材料,并做好与市统计局的沟通衔接,争取真实项目全部入库纳统,形成更多投资增量。
(二)坚决遏制工业下滑趋势。做好重点企业服务保障。充分发挥云铜、昆钢、云白药、云内动力等40户大企业稳定器和推进器作用,认真做好停减产企业的帮扶工作,摸清企业停减产原因,“一企一策”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问题,促进企业尽早复产、达产,有效降低工业企业停减产面。夯实重点行业增长基础。采取有效措施,努力遏制烟草制品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的下滑势头,稳住医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增长形势。全力做好增量培育。加强全市在库工业投资项目跟踪监测,做好协调服务,切实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督促工业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对准备投产或已经投产的工业企业,及时做好纳规入统工作。
(三)切实挖掘潜力促进消费。加强重点行业的拉动作用。认真贯彻落实《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发挥汽车消费对社会消费的拉动作用;加快推进加油站建设,扩大成品油销售,努力保持重点行业稳定增长。加强重点企业服务。坚持重点企业联系服务制度安排,定期深入企业服务,协调联动相关部门,做好重点商贸企业的服务、督促和检查工作,确保企业数据真实反映经营状况,真实反映消费品市场发展情况。积极培育新兴消费热点。拓宽消费领域,挖掘消费潜力,大力开展促销活动,全面推进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
各位代表,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真抓实干,打好四季度攻坚战,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通报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