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构想、桥头堡战略、周边外交策略等政策措施指引下,昆明市外事侨务工作重要性不断凸显,在此条件下,昆明市提出了建设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区域化国际城市的战略目标。为适应新形势下外事侨务工作的需要,昆明市人大常委会于2011年正式成立了外事华侨工作委员会,编制4人,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在原有民族宗教华侨工作委员会承担侨务工作的基础上,将外事华侨工作职能单列出来成立专门工作委员会,进一步强化了昆明市人大在外事华侨工作方面的职能作用。
外侨委成立三年多来,在市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下,在省人大外侨委的指导帮助下,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结合人大职能,认真做好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人事任免等方面工作;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拓展对外议会交往,做好与驻昆总领事馆,外国驻昆机构及各类国际友人的联系工作;通过对侨法执法检查、实地调研侨企等,在凝聚侨心、维护侨益、发挥侨力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针对性地组织代表活动,不断扩大代表的国际视野,提高涉外、涉侨工作能力。
一、 开展工作情况
(一)强化人大监督职能,推动全市涉外涉侨工作。近年来,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加强对外事侨务工作的监督力度,切实推动了涉外涉侨工作的发展。2013年5月,常委会组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及国务院、云南省实施办法的执法检查,在全面检查“一法两办法”贯彻落实情况的基础上,重点检查散居贫困归侨侨眷的帮扶与救助、资金支持、社会保障等情况。2014年4月,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外事侨务工作服务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的专项工作报告》。通过充分做好监督工作,保障国家、省、市涉侨、涉外的法律法规得到全面正确落实,同时支持促进了政府涉侨、涉外工作的开展,使全市各级政府部门进一步提高了对涉侨、涉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促进依法行政,并帮助各级政府部门查找到了工作上的不足和改进方向,促进我市外侨工作全面发展。
(二)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规范全市涉外涉侨工作。依法认真审议昆明市涉外、涉侨的重大事项。随着昆明市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尤其是周边外交工作的需要, 2011年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外事侨务工作服务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的意见》,对昆明市对外缔结国际友好城市提出新的要求。按照“继续扩大结好对象,重点发展周边国家”的工作思路,昆明市加大了缔结友城工作力度,缔结友城也成了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较多的涉外重大事项。根据区位分布、经济互补性、国际政治、人文往来等因素,本届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审议并通过了我市与尼泊尔博克拉市、加拿大本拿比市、土耳其安塔利亚市、印度尼西亚日惹市、马来西亚古晋南市、法国格拉斯市等建立友好城市关系的议案,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友好城市工作的发展。目前,我市正式缔结国际友城19对,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5,西部排名第2,结好国家遍及五大洲,与东南亚、南亚城市结好9对,居全国第一,符合国家总体外交和周边外交战略,契合我市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的需要。
(三)加强地方性立法研究,完善涉外涉侨法制保障。作为立法机关,研究立法是专工委的重要工作之一。针对外事侨务工作的特点,对于立法工作,我们奉行审慎务实的原则。认真审视全市涉外涉侨工作,查找其有待进一步规范的方面,并按照上位法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上位法无规定由政府制定办法先行试点,待时机成熟再行立法的原则处理立法工作。针对我市过去在授予外国友好人士荣誉市民工作中存在无法可依,操作不规范的实际,为进一步规范我市对“荣誉市民”授予和管理的工作,充分发挥荣誉市民在新昆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昆明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了制定我市荣誉市民管理办法的建议,明确规定荣誉市民的授予条件、授予程序、权利义务和管理职能等,交由市政府研究处理。目前已由市外侨办牵头制定该办法,待该办法制定完成并试行后,昆明市人大再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适时启动立法程序,制定地方性法规。
(四)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在认真完成各项工作的同时,市人大常委会对深入开展涉外涉侨方面工作不断进行思考,开展了一系列的课题研究和调研工作。近年来先后完成《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对外交往对策研究》、《昆明市人大常委会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地方议会机构开展交往的对策研究》、《昆明市加强海外人才引进的对策研究》等决策咨询研究报告,为提高人大对外交往实效提供决策参考。此外,经常性深入企业、街道、社区、相关部门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情况,并形成相应的调查报告,为开展好工作打好基础。一是针对近年来在昆居留的外籍人员数量日益增大的新局面,赴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对在昆的外籍人员出入境及居留情况进行调研,详细了解外国人入境及居留情况,以及外国人在昆成立组织、开展活动等情况。二是深入云南省嘉华食品有限公司、亨德森教育集团和华海集团等侨企,对侨资企业权益保护情况进行了调研。三是对退休归侨职工补足退休金规定执行情况联合市涉侨单位、市人社局等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了调研。四是开展昆明市友好城市工作情况调研。
(五)做好议会交流工作,拓展对外交往渠道。近年来,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加大对外议会交往。一是继续保持并发展和曼谷市议会的友好议会关系,深入开展在青少年、教育等领域内的实质性交往。2013年9月,市人大常委会杨远翔主任与到访的曼谷议会皮帕特·拉普那塔纳议长共同签署了《关于加强友好合作关系的协议》,在多年来友好交往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两市相关部门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开展青少年、企业、公共机构和市民团体或协会的交流活动。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新一轮友好合作关系的开始,以及双方合作领域的扩大、交流层次的提升。二是积极做好外国议会代表团来访接待工作。近年来市人大先后接待了老挝国会、越南岘港市、韩国全州市、韩国首尔特别市江西区等国家或城市议会代表团到访。通过交流,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和友谊。三是加强市人大与国际友好城市议会间的交流与合作。2013年以常委会副主任田翎为团长的昆明市人大代表团前往瑞士苏黎世、芬兰于韦斯屈莱市进行友好访问,与两市议会议长及议员进行了深入交流;旁听了苏黎世议会会议;拜会了于韦斯屈莱市政府等。通过对国际友城的访问和与当地议会的交往,切实增进我市与国际友城间的实质性交往,为在更宽领域内开展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基础。四是充分挖掘,发挥海外知名人士的作用,积极争取与国外城市议会建立友好关系,委托美国夏洛特华美协会会长、美国夏洛特大西南同乡会会长李勐,马来西亚槟城市孙中山协会会长、海南会馆主席林秋雅女士等海外知名人士,为昆明市人大与相应的城市及议会建立友好关系牵线搭桥。
(六)加强沟通与协调,联系驻昆外国机构和人员。坚持每年定期走访东南亚、南亚国家驻昆总领事馆,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同时,邀请驻昆总领事馆官员开展活动,先后参观了昆明医科大学对外交流学院、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昆明晨农集团公司等,增进了驻昆领事馆对昆明市经济、社会、教育、文化、卫生等各个方面的了解。加强与澳洲贸易委员会等外国驻昆机构的联系,积极参加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在昆组织的“澳洲商品展”、“澳洲红酒推介会”等活动。邀请在昆工作学习生活的外国人举行座谈会,并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了解他们在昆明市的生活满意度及意见建议。
(七)创新代表活动方式,提高代表对涉外涉侨工作认识。为进一步提升人大代表的国际视野,增加对涉外涉侨工作的了解,大胆创新代表活动方式,组织外事华侨专业代表小组与驻昆总领事馆官员、驻昆外国机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并前往在昆外资侨资企业调研等。通过形式多样的代表活动,增加了代表对外事活动的参与和实践,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使代表对外事纪律和涉外礼仪有了具体的认识,为进一步履行代表职责,充分发挥外事华侨专业代表特长打好基础。
(八)依法维权护侨,为侨排忧解难。与市侨联联合召开“市侨联法律顾问委员会2011年案件通报研究会”。对昆明市华侨汽车服务部申请执行案、昆明皇廷饭店有限公司关上镇100号地块土地证用地性质和建设规划不一致案、昆明虹桥旅行社诉市侨联委托合同纠纷案等涉侨案件进行了通报和分析研究,提出了依法处理案件的意见和建议。多方协调,为侨企投资创造条件。经过多次调研,深入了解情况后,外侨委与城环委共同研究协调,为昆明皇廷饭店有限公司解决了关上镇100号地块土地证用地性质和建设规划不一致的问题;为爱因森、亨德森、云南省经贸外事职业学院等侨企的扩大发展用地工作多方联系协调,为侨企排忧解难做了大量工作。
(九)积极完成上级人大交办任务,加强横向纵向沟通联系。纵向方面,认真完成省人大交办或要求协助完成的各类调研、视察、执法检查、会议等任务。2011年,以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梁国扬为团长的视察团,对我市《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执行情况、《劳动合同法》的贯彻情况、两岸农业合作及台湾农民在大陆创业情况、台资企业产业升级和向中西部转移的情况进行视察调研。昆明市人大从工作方案制作、视察线路、参观地点、行程安排等均做了认真细致的安排,确保了全国人大代表对昆明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及芊卉花卉公司、驻昆台资企业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三家涉台企业的视察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得到了全国人大和省人大领导的充分肯定。横向方面,与其他州市外侨委积极联系,加强沟通,学习借鉴工作方法,分享工作资源,并与市级“涉侨、涉外、涉台”部门的加强联系。积极参与并组织每季度召开的昆明市“涉侨、涉外、涉台”工作联系会,及时掌握市级“三涉”部门的工作动态,开展相关工作;同时,借助联席会议制度,整合资源,推动形成昆明市的“大外事”、“大侨务”的工作格局。
二、 取得经验
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市人大的外事侨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展人大外事侨务工作必须紧扣地方人大的职能。地方人大履行外事侨务职能必须围绕人大法定职责,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同时,紧扣外事侨务的职能职责,结合昆明市的实际,责无旁贷做好相关工作,才能做到不错位、不越位、不缺位,打牢立足之基。
(二)应紧抓开展议会交往这个抓手。近年来、国家对议会交往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升。昆明市作为云南省的省会城市,具有辐射东南亚、南亚的区位优势。人大常委会应该利用中心城市的作用,发挥议会外交的优势,开展议会交往,推动社会、文化、教育、科技多领域的交往合作,助推昆明市的发展,服务区域化国际城市建设。
(三)应坚持依法做好维权护侨工作。人大常委会代表人民,而归侨侨眷,又是外侨委所要重点代表的人民群体。因此应时刻把维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放在工作的重点,真正让归侨侨眷感受到家的温暖。
(四)必须紧紧依靠上级人大的指导帮助。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讲究法定性和程序性,外事工作无小事,市级人大外事侨务部门在开展工作中,得到了上级人大外事华侨工作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学习到了很多很好的工作经验和做法,才使得工作在短时间内得以顺利开展。
三、 意见建议
(一)希望能加强对涉外、涉侨、涉台立法工作的指导。由于涉外、涉侨、涉台工作性质相对特殊,层面相对较高,市民对这块工作的关注度和呼声相对较低,相关的政府部门立法意愿也相对欠积极。因此市级人大外侨委在这块工作中的经验相对欠缺,视野不够宽,思考不够深入。希望省人大能加强对这方面工作的指导,可能的话,能邀请州市人大外侨委参与省级层面的立法工作,起到跟班学习的作用。
(二)希望能推动省级相关部门加大对昆明市外侨工作的支持力度。近年来,昆明市在涉外、涉侨工作方面面临一些新形势、新问题,希望能得到省级相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在出入境管理,在昆外国人、外国机构、非政府组织等的服务和管理,外国专家聘用,外国人就业等方面,希望省级相关部门加强指导,并出台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在保障可控性的同时适当增强政策的灵活性,赋予市级相关部门相应的管理权限。
(三)希望能举办系统性较强的培训班。人大外事、侨务工作对于州市一级来说是较新的工作,还处于摸索阶段。希望省人大能针对这方面工作举办具有一定系统性和时效性的培训班。针对人大外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工作范畴,安排一系列课题和讲座,邀请上级人大、专家学者进行指导和讲座,或组织安排到相关的机构或大学等参加学习培训。
(四)希望帮助加强纵向横向沟通联系。希望省人大多为州市人大间加强沟通联系,兄弟省市间开展沟通联系,州市人大和上级人大间开展沟通联系创造渠道和平台,拓宽信息渠道,拓展思路。